新冠疫情突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高校辅导员,心系学生健康、确保学生安全是此刻不容推卸的重担。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与动态状况日报制度,我院辅导员立即行动起来,成了学生每日行踪的情报员、身体健康的安全员、心理减压的疏导员、思政引领的教导员。在学生信息统计过程中,辅导员是第一责任人,他们需要与全院1145名学生保持每日联系,或电话、或短信、或微信、亦或是QQ,或家长、或学生干部,亦或是学生本人。全面、细致地了解所有学生每日行踪、人员接触和健康状况等信息,耐心询问他们是否出现发热、干咳、拉肚子、浑身乏力等症状,力争做到早教育、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胜利。同时,辅导员还细心地把每天与学生的联系记录截图留存,方便备查。为了确保每日各类统计数据的及时与精准,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
一、勇挑重担、“疫”无反顾
戚云晖和孔祥君是材我院2019年新引进的两名博士,临时安排在学院学生科坐班一年,辅助辅导员做些日常工作。这个寒假他们俩本可以在家安享假期,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好居家隔离就可以了。当得知学校要求每日上报大量的学生信息时,他们知道这意味着每天的统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况且学院这个寒假刚好有两位辅导员正在休产假,人手相对更加紧张,于是两位博士二话没说,火速充实到一线辅导员队伍中来,勇挑重担,任劳任怨,为每日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
二、顺势育人、“疫”不容缓
学院分团委书记兼2017级辅导员张戈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巧妙抓住疫情期间的思政元素,顺势育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他利用学院公众号推送各种专题内容,号召学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无事不出门、居家抗疫情;不传谣不信谣,从官方渠道获取疫情信息;如实向辅导员上报每日行踪和身体状况;向抗“疫”一线的志愿者学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疫区人民献爱心;认真收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张老师的耐心引领下,全院学生听从指挥,自觉隔离,严密防范,无一人被感染;十余名学生加入到当地抗击疫情的志愿者队伍;多名同学通过微博、支付宝、慈善总会募捐等形式向湖北疫情严重地区积极捐款;2017级张红婷同学把与家人驱车辗转几十公里才买到的50斤酒精捐给校医院......这些无不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日夜牵念、“疫”路同行
2018级辅导员徐建琴老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其中一个尚在哺乳期,一边怀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边工作成了她每天的常态。在248名2018级学生中,化工班的一个学生让徐老师格外牵挂。该生年前和父母一起从四川老家回湖北黄冈市罗田县陪奶奶一起过年,疫情突发后,全家就被封闭在了奶奶家。虽然学生所在的县属于黄冈市疫情控制最好的区域,但黄冈毕竟是全国疫情重灾区。学生身陷疫区,作为辅导员,徐老师怎么能不担心呢?在这个特殊时期,与学生相隔千里,徐老师能做的只有和学生保持一对一的线上联系,每晚睡前,她都在QQ上问学生“今天家里都还好吗?”“你们那边情况有好转吗?”......得知学生一切无恙,她才能安然睡下。直到2月16日,该生兴奋地告诉徐老师,他们一家的“申请通行证”下来了,他们打算17号一早就开车回四川老家。徐老师又叮嘱他“带足水和食物”、“路上尽量少在服务区人多的地方逗留、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直到次日凌晨2点学生发信息给她说已经安全到家,徐老师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该生全家还要在四川当地接受各种检查与隔离,徐老师每天继续保持与该生的联系。一天,学生跟徐老师说“我们全家人身体并没有任何问题,真不希望别人都把我们看成“传染源”,我们只想做个‘公认的正常人’,毕竟这个寒假实在是太难受了......”。看到这些信息后,徐老师敏锐地意识到学生已经因为被隔离而产生了心理负担和压力,她知道此时必须进行疏导性聊天为他减压,于是她拿自己做典型例子与学生共情,她说“我家小区也是全封闭,不让出去,我天天也被强行要求隔离在家......”,这样的话语让学生慢慢放松下来。经过几次疏导,学生很懂事地跟徐老师说“现在非常理解各地以及学校对我的‘特殊关心’,这样做也是为了大家好”。14天隔离期满了,学生一家被当地宣布解禁,徐老师的心也随之轻松了。后来,这位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找徐老师聊天,而且开始关心关注全球的疫情发展,并感叹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四、云端指导、“疫”不容辞
16级辅导员姜霖老师除了要像其他年级辅导员那样,每日上报所带年级学生各类信息之外,还需要做好毕业班学生的考研和就业指导两项重要工作。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如何求职?怎么面试?成了毕业班即将就业的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姜老师急学生所急,他广泛搜集官方招聘信息,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不断向毕业生推送“空中双选会”的通知,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网上面试。尤其是对于地处西部地区、就业相对困难的学生,更是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方式,助力他们顺利就业。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姜老师开始摸底学生初试分数情况,掌握可能参加复试的学生信息,主动在考研学生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牵线搭桥,为复试学生提供更加专业而细化的指导。同时努力为初试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提供更多调剂信息,帮助他们做好复试与调剂两手准备。
总之,自疫情发生以来,材化学院辅导员像这样用心呵护学生成长、守护学生共渡难关的事儿每天都会在发生,他们听从指挥、上下一心、坚守岗位、守土一方,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辅导员神圣的职责,筑劳了我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防线。